

今天,农历三月三
俗称“上巳节”
天气清新、明媚、和暖
正是鸟语花香的春日时节
渐渐被淡忘的节日
三月三,又称“上巳(sì)节”,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,也是中国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日子。
上巳节也叫春浴日、女儿节,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。
上巳节由来
上巳(sì)节,俗称三月三。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,魏晋以后,上巳节改为三月三,后代沿袭,遂成汉族水边饮宴、郊外游春的节日。
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(洁)于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,去宿垢疢(病),为大絜”。
——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
上巳的渊源,有一种浪漫特质。它在流传中被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所萦绕,从春秋开始,从未少过兰草芬芳,尤到盛世大唐,自由绮丽的文学,使这一古老节日焕发出更丰饶多姿的面貌。
《论语》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,祓禊,就是到水滨去洗濯,去除宿垢,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,有祈福的意义。
文人墨客们宴饮行乐、踏青郊游,“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”便是出自书圣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,描写踏青宴饮时曲水流觞之景。
农历三月初三,清明过后,春暖花开,草长莺飞,柳绿花繁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描写,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,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。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诉心扉,表达爱情。
古人用芍药中的“药”(通“约”)字代表相约,芍药也是定情的象征。三千年前,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,奔走于阡陌之上,聆听大自然的声音,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。
在湖南,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碗地菜(荠菜)煮蛋,祛风除湿,迎接清明微雨后的暖暖阳光。菜场平时难见的地菜也纷纷登场,这份短暂奇妙的默契,想来也是中国人无言的浪漫。
上巳节·诗词
《忆江南》
宋·贺铸
九曲池头三月三。柳毵毵。
香尘扑马喷金衔。涴春衫。
苦笋鲥鱼乡味美,梦江南。
阊门烟水晚风恬。落归帆。
《忆江南》
宋·贺铸
九曲池头三月三。柳毵毵。
香尘扑马喷金衔。涴春衫。
苦笋鲥鱼乡味美,梦江南。
阊门烟水晚风恬。落归帆。
《破阵子》
宋·赵善扛
柳絮飞时绿暗,荼蘼开后春酣。
花外青帘迷酒思,陌上晴光收翠岚。
佳辰三月三。
解佩人逢游女,踏青草斗宜男。
醉倚画阑阑槛北,梦绕清江江水南。
飞鸾与共骖。
《上巳燕至》
明·汤显祖
一回憔悴望江南,不记兰亭三月三。
花自无言春自老,却教归燕与呢喃。
上巳节寄语
一个充满多姿多彩文化气息的节日盛装莅临,新的希望随着春天温煦的阳光洒遍人间。适逢清明小长假,五湖律所温馨提醒您:清明扫墓,文明祭祀哦。
Copyright(c)2019 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黄兴中路87号万代大酒店15楼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沙 湘ICP备20001968号-1 此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五湖律师.网址